OFweek工控网讯:“工信部将围绕培育一批行业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在重点行业组织开展共性技术联合攻关,支持产业联盟发展,开展试点示范,把行业解决方案能力提升作为推进‘互联网+制造业’的重要抓手。”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机械工业信息中心指导下,全国智能制造发展联盟2015年成员大会暨“互联网+制造创新”高峰论坛日前在京举办。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安筱鹏在会上做出上述表示。
找准四个着力点
当大家讨论2.0补课、3.0普及、4.0示范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企业是通过自学提高水平实现赶超,还是到外面请一个资深的专业教师呢?
实际上,第一种方案对于自学能力比较强的企业比较适用;对于千千万万的中国制造企业而言,在实践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道路上,需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专业知识扎实、行业经验丰富、实战能力强的系统解决方案商。安筱鹏强调,把提升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能力作为推进“互联网+制造业”的着力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第一,有需求。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制造业智能化转型面临一系列挑战,制造单元如何连成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工业控制系统如何与制造执行系统、企业管理系统实现集成?多年前的老旧设备上的数据如何采集、传输、处理?研发、生产、仓储系统如何有效对接?这些都需要一批行业解决方案企业来参与。在国内橡胶轮胎行业,由于有青岛软控等一些提供智能工厂“交钥匙工程”的企业,大大提升了我国橡胶轮胎行业整体竞争优势。
第二,有市场。中国智能制造及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市场可以用四个“最”来概括:一是最大,智能制造的市场规模最大。仅以机器人为例,中国制造业目前每万名员工只使用36台工业机器人,到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新安装量将超过三分之一。二是最快,市场增速最快。仍以工业机器人为例,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同比增长56%,居全球第一,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增速将保持在25%左右,远超过15%的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年均增速。三是最全,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6个小类,是各国中惟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四是最复杂,国内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企业,有些处于2.0要补课,有些处于3.0待普及,有个别企业处于4.0需示范。这对于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提出更大的挑战,而中国的本土解决方案企业更熟悉自己的市场。
第三,有路径。一方面,系统解决方案企业成长有成功的路径和模式。近年来,国内有来自工业软件、智能装备、零部件等不同领域的企业,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和领域,成功转型为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提供商,如青岛软控从提供橡胶轮胎配料工序的控制软件,逐步延伸到配料辅机、加工设备等硬件产品,再发展为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另一方面,系统解决方案企业培育有比较成功的做法。近年来,地方工信行业主管部门围绕如何形成和提升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能力进行着积极的研究探索。浙江省在推进机器换人、腾笼换鸟的过程中,支持成立了一批装备电子重点企业研究院,培养出一批各具发展特色及竞争实力的解决方案厂商。
第四,有动力。面对当前传统工业智能化转型的广阔市场,面对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求,面对尚未被国际跨国公司垄断的新形势,许多国内企业纷纷拓展业务进军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在实践中能力不断提升。如沈阳新松机器人在做强传统的装配型搬运机器人基础上,积极拓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仓库系统解决方案等新业务。
把握三个新理念
安筱鹏说,前期,工信部在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过程中,对于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与传统制造业融合有一些新的理念。这些理念对于致力于投身行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企业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具体来讲有三个理念。
一是集成是重点。对于企业信息化而言,难点在集成,重点在集成,突破点也在集成。集成应用是德国工业4.0的关键词,提出了横向集成、纵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两化融合评估标准把企业信息化水平分为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创新引领四个阶段。集成也是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的关键词,能不能解决工业控制与制造执行系统、制造执行与经营管理、设计与制造的集成、产供销集成等一系列问题,是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的重要体现。
二是数据是灵魂。在“互联网+”背景下,数据是资产、是资源,是一种新的生产管理要素。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数据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数据流、物流、资金流的协同水平和集成能力,数据流动的自动化水平,乃至数据驱动型企业的形成,决定了企业未来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从传统制造业角度看,生产装备的自动化解决的是大规模生产的问题,即成本、质量和效益。而数据流动的自动化解决的是大规模定制的问题。只有数据的自动流动,形成智能数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个性化定制带来的成本、质量、效果等问题,解决生产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问题。对于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企业而言,能不能把各种生产装备、工艺生产、经营管理、客户需求等各种数据及时、准确、完整的收集、传输、加工和执行,能不能构建面向企业全业务、全流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流方案,是解决方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
三是能力是主线。能力是相对于企业面临的问题而言的,相对于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能力总是不足的,尤其是在信息化背景下,面向个性化定制、柔性制造等新的生产组织方式,传统企业在提升传统能力的同时,需要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推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企业的技术、装备、系统、流程、管理、组织、商业模式、发展战略的创新、调整、优化,最终都要转化为竞争优势,转化为成本、质量、效益、服务以及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劳动生产率等的提高。这是提升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核心目标,是对既有发展模式和组织业态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