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准备12月份裁员,但看到中美停止加征新关税的消息,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昨晚我电话客户,希望他们先下一部分的订单,今天凌晨已经接到了确认的邮件,现在准备安排明年三月份的订单。”12月3日,东莞大松家具厂的总经理徐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当地时间12月1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中外记者会上表示,中美已经就经贸问题达成共识,停止相互加征新的关税。双方同意相互开放市场,在中国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进程中使美方的合理关切得到逐步解决。
“暂时松了一口气”
徐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己的企业是100%对美出口的家具产业,如果加征全部25%的关税,工厂难以承受。“自从贸易摩擦开始,我就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我们生产的产品基本都在加税名单中,加征10%,我们压缩一下成本,还能勉强继续,但如果加征25%,那就是另一种情况。此前也有客户找过我们,表示如果关税真的提高到25%,愿意各承担10%的关税,但是我没有答应,因为那样我们就等于一分利润也没有,成本控制得不好,甚至有可能倒贴。”
徐进也曾经想通过转口贸易规避加征关税风险,但是这条路并不平坦。“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在越南平阳开发区购买了一块地,希望把国内的业务对接过来。从理论上来看,越南的成本确实比国内要低不少。首先是土地成本,基本上只有国内的一半价格,甚至不到;其次是人力成本,我在东莞招一个工人,算上各种社保,企业的实际支出约为4500元-5000元,但是越南只需2500元人民币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国内如此高的成本,想要招到合适的工人也不容易,因为工厂的工作条件较艰苦,年轻人都不愿意来,我们东莞厂工人的平均年龄在45岁,而在越南工人平均年龄则是25岁以下;最后是融资成本,越南的融资手续和贷款利率,相对于国内要简单和较低,以前我都是抵押贷款,房产抵押率只有5成,贷款利率最低都要5%,但是越南的融资利率可以再打5到7折。这让企业的负担大大减轻。”
不过理论归理论,实际归实际。徐进在越南建厂之后才发现,现实情况并没有那么想象中那么容易。首先是供应链,“在东莞,小到一个螺丝钉,都可以在三公里的范围内找到配件厂,而在越南则完全做不到。”徐进表示。其次是文化差异。在国内,如果碰到紧急的订单,加班加点是正常的事情,但是在越南则大相径庭,不管老板急不急,工人是不急的。此外法律法规的不同,也让徐进开展业务时,畏手畏脚。
徐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贸易摩擦缓和的信号发出之后:“暂时算是松了一口气。不过,客户现在下订单的量也都较小,还处于试探阶段。”
贸易摩擦下,不但中小企业需要承担压力,大型企业也同样面临困难。创维集团财务公司总经理鄢红波表示:创维也有部分产品在海外生产,减少贸易摩擦对企业的影响。
倒逼中小微企业升级
贸易摩擦也让徐进等中小企业主开始重新审视此前所过度依赖的代工出口模式。徐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己的家具厂基本上是来样加工,没有自己的设计师。“所以贸易摩擦出现之后,企业很被动。而且由于产品附加值较低,纯粹加工贸易的竞争早就让企业如履薄冰。比如家具行业,所有的生产都是没有定金的,一旦客户违约退货,或者结算延迟,都会让企业陷入困境。去年就有一单20万美元的订单,由于客户倒闭,没有收到钱,幸亏保险给赔了15万美元,否则现在工厂已经关门大吉了。”
徐进表示,目前东莞的工厂也准备做一些独立设计的产品,不再完全依靠外销,要把目光转向国内,毕竟国内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
不过,徐进表示,融资难融资贵也是套在中小企业头上的一个“紧箍咒”。
针对实体经济的现状,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金融机构对于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事关全局,是当前我们必须做好的重点工作。”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邵智宝在近日召开的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上表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最高已经可以达到1000万,最长期限达到10年。
不过除了各方帮扶之外,中小微企业还是要加强自己的内功修炼。一家国有银行广东省分行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我们的客户大多数都是中小微企业。我们在帮扶过程中,也发现部分企业对于升级换代的意识还不足,比如我们扶持的一家服装制造企业,近5年都没有换过一台机器,仍是来样加工,没有自己的设计师,除了价格优势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优势,所以贸易摩擦也倒逼企业自我升级。”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