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每年年底,各大车企对它们的供货价格要求来一次“年降”已是惯例。
不过,因为车市遇寒,往年一般为3%左右的价格降幅,今年却变得有些敏感,据盖世汽车网报道称,今年有零部件企业传出消息,它们被要求的明年年降幅度竟然达到15%、20%等两位数,零部件企业生存愈发艰难。
虽然规模不同的企业承受的压力也不同,但总体来说,处于汽车产业链重要一环的零部件企业如何打破“年降”惯例,在这样的车市寒冬值得关注。
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被要求明年价格降幅达两位数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汽车产销数据,2018年11月的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8.9%和13.9%,1-11月的汽车累计产销分别为2532.5万辆和2542万辆,同比下降2.6%和1.7%。经销商11月末库存预警指数75.1%。
这一持续的车市低迷走势为庞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压力。据盖世汽车报道,尤其在面对“年降”这个话题时,很多零部件企业纷纷透露出无奈与压力。
“某自主品牌要求供应商明年价格在今年的基础上下降15%-20%”。盖世汽车网在调研一些零部件企业时,很多业内人士纷纷表示,“今年主机厂发出的年降通知中,两位数好像已经是很正常的事了。”
不过,因为企业发展规模不同,也有一些零部件企业反馈,整体与去年没有太大变化,不会出现上述那么高的降幅。盖世汽车网在与一家零部件企业老总施先生详谈时,他指出,主机厂每年都会提出年降,一般幅度在3%-5%左右,具体还要看怎么去跟主机厂谈,最终不会降太多,对于他们来说,预期可能会降1%左右,不可能达到3%以上。
业内人士宋先生也表示,他们作为一级供应商,每年接到主机厂的降价幅度一般在5%以下。
在汽车市场行情下行期间,不同规模的零部件企业承受的压力肯定并不相同。业内普遍认为,具备规模优势,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高,且与整车厂商合作关系更为稳定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承压能力相对较强;而小型企业由于生产低端汽车配件,面对较为激烈的竞争,产品议价能力较弱,盈利空间更易遭受挤压。
根据《中国汽车报》发布的2018年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显示,营收增幅超过20%的企业有34家,除生产变速器的供应商外,主要集中在电气化动力系统、车载信息系统、车身电子等领域。这些企业明显的共性特征是,既深耕主营业务,巩固原有市场与客户,又紧跟市场趋势,提前布局电气化、车辆控制、互联与智能驾驶等新蓝海。
可见,对于零部件企业来说,强弱自然有不同的生存之道。盖世汽车网报道,汽车行业与其他行业不一样,整个产业链上有很多东西是不可替代的。具有技术能力和研发能力的企业,在主机厂找不到可替代的企业的前提下,主机厂在提出年降要求时,也会综合考虑一下。最终零部件企业的供货价格会降多少,其实是主机厂与供应商之间相互博弈的一个过程。
有业内人士对车企将盈利压力转移到零部件企业的做法提出异议,该人士在接受盖世汽车记者采访时认为,这非常不合理,但“零部件企业也没有办法,现在竞争激烈,外部环境又不好,即使降价肯定还会有企业愿意去做,因为大家都在抢市场,所以利润如果少一点能够活下来,也会选择先做再说。”
在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看来,从整个行业来看,主机厂和供应商都面临着同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应对这个冬天,如何应对这个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他看来,苦练内功,增加内延式的发展,降成本提高品质管理,提高产品竞争力,这是主机厂和零部件企业不二的选择。
(来源:澎湃新闻网)